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人文

蘇州到底有什么文化遺產(chǎn)?

2021年07月04日 02:25:00110

截止目前為止,蘇州共有抄2項世界物質文化遺產(chǎn)和6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世界物質文化遺產(chǎn)分別是蘇州古典園林(9個園林)和中國大運河蘇州段(bai4個河道和7個景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分別是中國昆曲、中國古琴、宋錦、緙絲、蘇州端午和蘇州香山幫。這些世界du遺產(chǎn)主要分別于蘇州古城內,共計26個世界遺產(chǎn)點,蘇州是名副其實的遺產(chǎn)城市,同時也將是中國世界遺產(chǎn)點最多的城市。
1997年12月,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zhi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網(wǎng)師園、滄浪亭、耦園、環(huán)秀山莊、藝圃、退思園共計dao9處古典園林先后被列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chǎn)。

蘇州有什么文化

蘇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都城,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城建城早,規(guī)模大,水陸并行,河街相鄰,古城區(qū)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 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占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游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游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鐘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巖、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于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chuàng)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筑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lián)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蕩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xiàn)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wǎng)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chǎn)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拙政園和留園更躋身“中國四大名園”之列,網(wǎng)師園也頗負盛名。
  蘇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遠古文化遺址,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為豐富,著名的有趙陵山遺址、少卿山遺址、綽墩遺址、草鞋山遺址、羅墩遺址等,其中趙陵山遺址1992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遺址重大發(fā)現(xiàn)之一。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zhàn)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城市,經(jīng)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一古城。她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是傳統(tǒng)文化發(fā)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蘇州園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逾4200年,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園林城市。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跡密度在中國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國第三位.一般認為,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歷經(jīng)2500多年的滄桑。蘇州也是中國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huán)”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其中蘇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蘇州園林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昆曲”雙遺產(chǎn)”集于一身.現(xiàn)在進入國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預備清單的有蘇州古城歷史街區(qū)和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蘇州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園林列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列.昆曲和以虞山派為代表之一的古琴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列.蘇州現(xiàn)有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常熟),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昆山周莊、吳江同里、蘇州角直),7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蘇州東山、蘇州西山、蘇州光福、蘇州木瀆、吳江震澤、太倉沙溪、昆山千燈),還有一大批保存較好的古鎮(zhèn)(如吳江的黎里、盛澤,昆山錦溪,太倉瀏河等)、古村落(吳中區(qū)的東山村、明月灣)。

  名稱由來
  相傳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季歷有子昌,古公亶父認為昌有興王業(yè)的才能,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再傳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這一意圖后,為尊重父意,避讓君位而逃避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并隨鄉(xiāng)入俗,自行“斷發(fā)文身”。表示他們已是荊蠻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繼位了。他們的這一義行,以及他們帶來的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受到了當?shù)鼐用竦膿碜o,在梅里(今無錫縣梅村)泰伯被擁立為君長,國號為“勻吳”(勻吳的“勻”是荊蠻語的發(fā)聲詞,無實際意義,勻吳即吳。由于筆誤,勻吳也被誤寫為勾吳)。
  從泰伯起十九傳至壽夢繼位稱王(公元前585年),吳國始有確切紀年。隨著吳國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適應國家發(fā)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東北岸的蘇州,由于自然條件十分優(yōu)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人口眾多,壽夢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將都城遷至蘇州。并經(jīng)過多年的不斷經(jīng)營,具有相當規(guī)模。可是由于史籍沒有記載,當時城址已無從查考。自此,當時的蘇州稱為吳國。
  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自此,蘇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致今。公元前522年,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吳縣,自此,當時的蘇州稱為吳縣,或有時稱為吳州。公元589年,隋改吳州為蘇州(以蘇州城西姑蘇山得名,蘇州的名稱始此。另姑蘇山由吳王闔閭建姑蘇臺得名,現(xiàn)山上仍有遺跡)。
  公元778年,唐朝設蘇州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為二等),從此,蘇州名稱被固定作為通稱。公元1113年,宋改蘇州為平江府。
  綜合歷史變革,蘇州有很多的別稱:姑蘇、吳、吳縣、東吳、平江、吳中等等。又由于蘇州城內河道縱橫,又稱為水都、水城、水鄉(xiāng),十三世紀的《馬可波羅游記》將蘇州贊譽為東方威尼斯.蘇州古城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贊為”鬼斧神工”.

  蘇州戲曲
  中國的戲曲藝術,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宋元時期,逐漸演變成較為完整的藝術形態(tài),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革新、發(fā)展豐富。中國戲曲在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史上,以及世界藝術寶庫里,占有獨特的地位。
  蘇州,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蘇州不但為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豐富富的物質財富,也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其中,蘇州的戲曲藝術尤令人矚目,在中國戲曲發(fā)展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蘇州是昆劇和蘇劇的故鄉(xiāng)。被人們譽為戲曲藝術瑰寶的昆劇,興起于元末明初時的昆山太倉一帶,自明代隆慶、萬歷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問,昆劇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時在蘇州城鎮(zhèn)、鄉(xiāng)村,人們對昆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組織業(yè)余班社,舉行唱曲活動,一年一度的虎丘曲會,幾至“傾城闔戶”,“唱者千百”。在昆劇鼎盛時期,以蘇州為中心,其流布范圍幾乎遍及全國各大城市,獨霸劇壇二百余年。昆劇的繁榮,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演員,也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作家,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傳奇劇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蘇州的戲曲事業(yè),在黨的“推陳出新”、“百花齊放”方針指引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為了搶救和繼承昆劇、發(fā)展蘇劇,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共蘇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對蘇、昆劇工作就十分重視。全國重大昆劇活動,也都在蘇州舉行,這對蘇州的戲曲藝術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一些新劇目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如昆劇《竇娥冤》,蘇劇《醉歸》、《竇公送子》,京劇《李慧娘》,滑稽戲《滿意勿滿意》等,在全國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同時也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演員。近半個世紀來,蘇州地區(qū)的戲曲藝術有了可喜的發(fā)展。
  蘇州戲曲源遠流長。歷史上無數(shù)劇作家、曲家、演員對戲曲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可是以往的地方史志中很少記載。如不少演員的演劇事跡和藝術成就已湮沒無傳,或僅在一些筆記中見到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片段記述;不少劇目,僅留存其名或殘曲。又如近代的“薪盡火傳”的昆劇傳習所的某些史實,因往事已久,即使當事者回憶,已盡難一致;當年曾演出過名劇的舞臺,不少已遺跡難尋。由此可見,編纂戲曲志是帶有一定程度的開創(chuàng)性和搶救性。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chǎn)代表作”——昆曲、古琴
  2006年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全面加強,18個項目被列入首批國家級名錄,在全國城市中居于首位。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昆劇藝術節(jié)、第三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jié),周莊國際旅游節(jié)入選2006年度中國十大旅游類節(jié)慶。文藝創(chuàng)作取得新成績,一批優(yōu)秀?。ü?jié))目分別獲得全國性和省級獎項。文化理論創(chuàng)新工程和理論研究取得新突破。昆曲遺產(chǎn)保護、繼承、弘揚工程榮獲文化部首屆創(chuàng)新獎唯一的特等獎。蘇州博物館新館工程圓滿竣工開館,蘇州民俗博物館擴建保護工程和忠王府維修項目順利完工。三家出版社出版新書287種,出版電子音像制品24套,公開出版報紙13種,期刊28種。廣電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179.92萬戶。“農(nóng)村有線電視戶戶通”工作扎實推進,農(nóng)村有線電視凈增用戶15萬戶。

評論列表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