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習俗

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現(簡述)

2022年06月08日 09:34:23870

主要表現在:①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是在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的基礎上形成的,而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在元朝統一全國的基礎上出現的,范圍更廣.②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主要是北方少數民族同漢族融合,元朝時,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經過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差別,被稱為漢人.③最重要的是,元朝時波斯人,阿拉伯人大批遷入中國與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融合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進步意義::①有利于封建國家的鞏固和統一,也有利于少數民族的進步;②有利于發(fā)展封建國家經濟,特別是少數民族經濟;③加強了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為文化科技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④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列舉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現

1、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經過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差別,被稱為漢人.
2、元朝時波斯人,阿拉伯人大批遷入中國與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融合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3、蒙古族與漢族的語言互相混合形成元曲。

北魏民族融合內容?

北魏孝文帝時期,北方的民族融e799bee5baa6e58685e5aeb合更被推向新的高潮。孝文帝拓跋宏繼位時,年僅五歲,朝政大權掌握在臨朝聽政的祖母馮太后手中。出身漢族的馮太后深知要立國中原,必須變更鮮卑舊俗,于是仿照漢制,大力推行政治、經濟制度改革。在地方基層實行“三長制”,以加強中央集權,完善地方行政。頒布官吏俸祿制和懲治貪贓的規(guī)定,以遏制貪污腐化。推行“均田制”,將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給農民耕種,以利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
孝文帝自幼受馮太后影響,博學善文,具有良好的漢文化修養(yǎng),親政后,決心徹底革除舊俗,全面推行漢化。為擺脫保守勢力影響,他毅然將都城南遷至洛陽,隨即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說鮮卑語和穿胡服,通用漢語、漢服;改鮮卑族復音姓氏為漢族單音姓氏;仿效漢族體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并以身作則,極力促進胡漢通婚。此外,還尊崇孔子,實行禮制,提倡以孝治國。馮太后和孝文帝的改革對加快民族融合進程,推動北方少數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族融合總是雙向的,不僅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強悍的民族性格對中原農耕民族深有觸動,而且胡文化中的優(yōu)秀部分也為漢文化廣泛吸收。畜牧業(yè)生產技能和經驗的輸入推動了中原經濟的多樣化發(fā)展,胡族的生活習俗更對漢族產生了深遠影響。胡床的傳入導致高足家具日益流行,終使?jié)h族席地而坐的傳統起居方式完全改變。胡服以及胡餅、奶酪、燒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們的社會生活更趨豐富多彩。胡樂、胡舞與漢族歌舞交融匯合,也為傳統藝術文化增添了絢麗斑斕的色彩。
以相互滲透、取長補短為特點的民族融合,不僅使各民族縮小了差異,增進了團結,為再次的全國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自:高中歷史書

評論列表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