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風(fēng)土人情

過山瑤族的風(fēng)土人情、

2021年09月19日 00:25:27120

1、過山瑤為大分散,小分散的遷徙型。平地瑤為大集中,小集中的定居型;過山瑤居住在崇山峻嶺中,構(gòu)成了散居范圍廣的特點(diǎn)。他們多數(shù)人分布在匯源瑤族鄉(xiāng)、犁頭瑤族鄉(xiāng)兩個鄉(xiāng)里,村寨分散,三三兩兩星散在崇山峻嶺中。十戶以上的寨子很少,一般是幾家或獨(dú)戶,村戶距數(shù)里不等。在舊社會,過山瑤沒有自已的土地,到處租田種。而租賃者最多是租給他們?nèi)?。他們遷移平繁。沒固定居所。他們“刀耕火種,食盡一山,即移一山”遷徙時,或整個寨子遷出,或結(jié)伴而行,也有單獨(dú)行走的。他們從這座山,搬到那座山,甚至搬出本縣,若干年后,又回來居住。當(dāng)然,解放后,也有平地瑤搬到過山瑤居住的地方去住的,那只是少數(shù)。
而平地瑤則不同,如大橋瑤族鄉(xiāng)、紫良瑤族鄉(xiāng)、荊竹瑤族鄉(xiāng)、漿洞瑤族鄉(xiāng)他們居住的地方是在丘陵或平地上。村寨集中,人口密集。村寨小的幾戶,大的幾十戶,上百人。
在過去,過山瑤經(jīng)常遷徙,所以,他們建的房屋是杉皮板屋。解放后,過山瑤才定居下來,以土墻、磚瓦房代替了杉皮板屋。
平地瑤建的房屋是磚瓦結(jié)構(gòu),三間平列或兩間平列的樓房。稱為“三間堂”,寬敞明亮,兩邊稱橫房,作臥室和廚房。后者也將一間作廳房。樓上主要用來堆放雜物和糧食。
他們區(qū)別大的是安大灶。過山瑤的灶用泥抖灶。平地瑤則是放三個石頭就成了灶。
家里安放的神臺也不一樣。過山瑤族的神臺不對大門。平地瑤神臺正對大門。
他們在語言上也有區(qū)別,聲調(diào)不一致,唱歌不一樣。過山瑤是“6、4” 音調(diào),平地瑤是“1.2”音調(diào)。
二、婚嫁
過山瑤、平地瑤都是“以歌為媒”,青年男女,從相識到戀愛關(guān)系的建立,都是“以歌傳情”。他們通常在參加共同的喜慶活動中相互認(rèn)識,彼此因有好感而邀約唱山歌,又因山歌唱得火熱而產(chǎn)生戀情。當(dāng)雙方都唱得難分難舍而有意愿深化交往時,即互贈信物,約定日后聯(lián)系的方法,為雙方情感的升華奠定基礎(chǔ)。雙方經(jīng)過多次交往,如情投意合,愿意結(jié)為夫妻,即商定把共同的心愿告訴各自的雙親,爭取父母的支持。他們從相識到戀愛的整個發(fā)展過程,山歌既是交流情誼的工具,又是貫穿始終的紅線,更是激發(fā)和催生愛情的媒介。
有的求愛方式還很有特色,如有隔窗對唱、吊樓談情、圩日擇侶或傘下相會等。.感情建立后,仍用歌來加深感情。直到結(jié)婚。這就是過山瑤與平地瑤的共同處。其區(qū)別,概括地講四點(diǎn)。
1、婚嫁形式不同。過山瑤在過去多實(shí)行一種“招郎”的傳統(tǒng)婚俗。即男青年到女青年家,終生不回自己家定居。男嫁女后,不受歧視,享受女家宗族男子的同等待遇?;楹笊杏?第一胎跟女方姓,第二胎跟男方姓,第三胎又跟女方姓,如此類推。有的漢族男青年也入贅瑤家。入贅婚姻有幾種形式:
一是叫“賣斷”,男子入贅到女家后,完全脫離自己父母的家庭,從女方家的姓氏,更改名字,所生子女從母姓。
二是“兩邊頂”,若女家只有女孩而沒男孩,男子上門入贅后所生男孩第一個隨母姓,以示女家不斷香火,第二個隨父姓,其余的由雙方協(xié)商跟誰姓都可以,叫“兩邊頂”,以繼嗣夫妻雙方家中“香火”,其子女可繼承兩家的祖業(yè)和遺產(chǎn)。這種形式在各地的過山瑤均存在。
三是“兩邊走”,若男女雙方的父母都年邁體弱,又無其他勞動力時,男子上門入贅后,則采取“兩邊走”的形式,即每年夫妻倆都要在雙方父母家中勞動半年或數(shù)月,贍養(yǎng)雙方父母,公平合理。
建國后,過山瑤婚姻仍盛行男到女家的婚俗,但婚后子女隨父姓者日見增多。由于瑤族社會既有男婚女嫁,也有女婚男嫁的習(xí)俗,所以對于生男還是育女,皆一視同仁,決無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現(xiàn)象。
平地瑤跟漢族一樣,以“娶媳婚”為主,有幾個兒子娶幾個媳婦,有女就把女嫁出去。男的到女方落戶,僅限于討不起老婆的男人。女方招郎也僅限于家里有女無兒的家庭。在平地瑤人看來,女兒出嫁,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因此,嫁女是娘家對婆家最大最無私的奉獻(xiàn),婆家對娘家給予厚重的禮遇和大力的幫助,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
2、彩禮不同。過山瑤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一般來說,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后,就認(rèn)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將這一事實(shí)告訴女家,謂之納吉。納征,即現(xiàn)在所說的“送彩禮”、 “送嫁妝”。“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禮之后?;橐鼍退愠闪⒘恕N此筒识Y時,婚姻未必成立。請期,指擇定娶親的日子,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話所說的“送日子”。 娶親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請期”。親迎,指娶親。男家派人或親自迎娶新娘。過山瑤男子結(jié)婚只出少許彩禮,有的女方還為男方縫衣購物。另入贅后的男人如果好吃懶做,可退婚。
平地瑤結(jié)婚要送一定的彩禮給女方?,F(xiàn)在訂親的彩禮是1萬元到2萬元不等。訂親后還要給女方2至4套衣服和銀手飾。結(jié)婚時要送幾十斤酒和幾十斤肉給女方辦酒。
3、婚姻儀式不同。平地瑤的婚禮若系娶媳婚,出嫁時,新娘由舅舅或兄長背到男家,晚上青年男女對歌。訂婚后,由男方選定良辰吉日,以紅包為信物,通知女方。女方即做好出嫁的準(zhǔn)備,并邀請親戚朋友來送嫁。這時,必須辦一桌“搭房酒”,請媒人向雙方長輩介紹“搭紅橋”的經(jīng)過,長輩們則教導(dǎo)“新人”如何處事為人,如何持家立業(yè),如何孝順父母兄嫂等等。
女家出嫁時間一般在早上。出門前由一位有子有女的“命好”的中年婦女為新娘打扮。接著由坐媒(舅舅、姑爺或家里的主要親戚)扶著新娘拜祖先、拜父母;父子間講些吉利話,父母即慢步送新娘出門,出門之后即不能回頭看,由“伴娘”打傘,送嫁兄弟姐妹贈送花帶、花袋、毛巾等禮物,挑起棉被衣箱柜等嫁妝,護(hù)送新娘上路。到男方寨前,男方即有“迎新隊(duì)”吹著嗩吶“迎新調(diào)”,燒鞭炮,敲著銅鑼迎候著,舉行“接行禮”,接了新娘接嫁妝,互相道喜。之后,帶著送嫁隊(duì)伍朝太陽出山的方向走,拐道進(jìn)男家。
入門也由男方的主廚官扶新娘,入廳堂后坐在左側(cè),接著嗩吶、鞭炮、鑼聲齊鳴,大鬧一場之后,開始飲酒。酒席過程中,新郎新娘給長輩、親友敬酒,打洗臉?biāo)?表示孝敬。長輩即給紅包作為還禮。
拜堂是婚禮的主要儀式。拜堂時,堂中放一塊草席,一張條臺,臺上擺酒菜,并點(diǎn)紅燭一對,新郎新娘在席上,向長輩們拜堂,每個長輩按親嫡、年紀(jì)、輪流接受親人的拜禮,新郎一拜,新娘一揖,每拜三十六拜或七十二拜。受拜的長輩們必須向新郎新娘放一個紅包于桌上盤里。拜了長輩們后,夫妻相敬酒互拜,表示喝過交杯酒,天長地久,白頭偕老。然后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即有男女青年對新郎新娘打趣問俏,鬧洞房至深夜。
第二天,新郎新娘在門前送客,給客人一拜,客人再給一個紅包表示吉祥。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過山瑤婚俗逐漸發(fā)生變化,除“男嫁女”形式外,還有“女嫁男”、“嫁半邊”等形式。所謂“嫁半邊”,又稱“兩頭行”,則是婚后夫妻兩人對雙方的父母都承擔(dān)照顧,贍養(yǎng)的義務(wù),并經(jīng)常往返與兩家的農(nóng)事和社會活動,所生的子女分別跟父母姓。由于過山瑤不存在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觀念,兄弟、妯娌之間團(tuán)結(jié)和睦,離婚現(xiàn)象較少。
過山瑤在擇定的成婚吉日里,男女雙方兩家都要各自備辦酒席,宴請自己的親友。一般女方辦喜酒宴客的酒肉花費(fèi),大都由男方提供。迎娶前,男方要向女方送錢送米,酒、肉、雞鴨、魚、粉條、腐竹等菜肴若干。女家的宴席設(shè)在早上,男方設(shè)晨、午宴。赴男方酒宴要給主家送上賀禮,出嫁的頭一天,新娘便在伴娘的陪同下哭嫁,哭時聲情并茂,涕淚齊下,十分感人。這種儀式叫坐歌堂。先是以新娘、伴嫁娘各一方,以新娘子的嫂子、嬸娘和已出嫁的姐妹各一方,雙方互相對歌。雙方唱到雄雞報曉,來迎接新娘的人們到來為止。女子出嫁時,由兄長背著出門。出嫁之日,女方親友齊集送親。途中由“響鳴師”吹奏鎖吶竹蕭,鑼鼓隨行。新娘進(jìn)屋后,舉行拜堂儀式,拜過天地祖先、九親六眷,再喝交杯酒,婚禮告成。送親親友在男方歇宿一二晚返回。男方除設(shè)宴款待外,臨行須向送親親友饋贈豬肉每人一份,多則三斤,少則一斤,謂之“酒份”。
4、婚后的家庭地位不同。過山瑤結(jié)婚后,有男從女姓,子女隨母姓;有的第一個子女隨母姓,第二個隨男姓。男女地位平等。在繼承財(cái)產(chǎn)方面,平地瑤婦女無繼承權(quán),過山瑤婦女發(fā)俯篡謊詁荷磋捅單拉可同等享受。平地瑤結(jié)婚后,女方保持原姓,子女跟男方姓,丈夫是一家之主,妻子居從屬地位。
三、服飾
過山瑤、平地瑤都有 “好五色衣服”。他們“衣裳斑斕”,男女服飾不同,孩童老者相異?,幾鍕D女服裝式樣較多。各具風(fēng)采。一是上穿無領(lǐng)短衣,以帶系腰,下穿筍青色碎花白邊褶裙;二是上穿長可掩膝、袖子寬大、邊鑲淺藍(lán)衣服,腰系五彩絲帶或藍(lán)色布帶?,幣矌Фh(huán)。耳環(huán)如太極圖形,下垂及肩;雙手帶手鐲,質(zhì)地為銀。
男性服飾較為簡單,服裝以筍青色為主。舊時系大衣襟式,用銀毫扣。近百年來,因受漢族影響,由古裝大圍長襟改為對襟無領(lǐng)短衫。男子服裝在頭巾、褲腳繡有少量花外,一般為筍青色素服,樸實(shí)簡便。
男子有的還綁腿。綁腿的布長2尺、寬6寸。但過山瑤與平地瑤在服飾上也有不同之處。過山瑤的服裝以手工刺繡為主,在刺繡的基礎(chǔ)上外加一些有民族特色的花邊和珠子組成。服飾的顏色以黑色為主流。男性服飾相對比較簡單。同時這些刺繡用的線也是有講究的,只能用絲線。一般普通做衣服的線是不能用的。
上身由衣服(即唐裝式的對襟衣,黑色,衣袖口鑲嵌花邊,衣服的前襟鑲嵌瑤家刺繡,在刺繡里有許多代表著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精美圖案)腰帶(即用白色或淺藍(lán)色的布做成,兩頭有手工刺繡,外加一些花邊組成)編織錦帶(以紅色和黑色的絲線為主色調(diào),配黃、綠等顏色的絲線,手工編織而成,)圍裙(筍青色的小四方裙,鑲嵌著許多有民族特色的花邊)穿著的順序?yàn)椋荷弦隆鼛А獓埂?br>帽子(即頭飾),是過山瑤最有民族特色的代表之一。由大頭巾(一塊四方的筍青色正方形布匹,兩頭用手工刺繡,外加鑲嵌一些有民族特色的花邊組成)小頭巾(也是筍青色的正方形布匹,兩頭手工刺繡,整個上面都鑲嵌花邊,前面的兩個角分別每邊有兩個帶珠子的珠須,后面有一排帶珠子的珠須做成)。
平地瑤,“婦人衣斑藍(lán)、衣刺繡、亦古雅”,衣袖短而寬大,領(lǐng)口銀扣,其它的是布扣。以青布鑲邊、右襟開口,上方系銀扣兩枚,稱“大裝衣”。男子上衣為右襟開口長袍,褲子短而寬大。
平地瑤婦女頭帕用棉、蠶絲線織成,花紋大多數(shù)是“田”字,長兩尺余,戴時折兩三折,成尖角型或平板型;過山瑤的婦女多用長丈余的青、藍(lán)布做成,或是繡有數(shù)十種花紋的方頭巾,裹在頭上。平地瑤婦女喜歡穿尖頭繡花布鞋。喜慶之日,平地瑤婦女頭戴花冠,盤發(fā)髻于腦后,橫插銀釵。兩耳垂環(huán),手戴銀釧,胸束圍裙,腰系銀鏈,足穿繡花尖鞋。楚楚動人。
四、喪葬
過山瑤、平地瑤皆實(shí)行土葬。(特殊情況列外,非正常死亡者,如自殺、溺水死、被猛獸毒蛇咬死、婦女難產(chǎn)而死等,認(rèn)為是野鬼惡魔作怪,死亡的人不舉行常規(guī)葬禮,請巫師燒尸)老人生命垂危時,家人便為之梳頭、淋浴、穿壽衣,親屬守候床前“送終”。死后將遺體移至廳堂,全家舉哀,子女央求族人向親友報喪,擇吉安葬。停柩一般三天,請師公做“道場”法事。家貧者則一碗水為之“開路”。死者若是師公,則要請同等水平的師公念咒。
出殯時請鼓樂歌師送葬,拋撒“路錢”。孝男孝女手持孝棍引路上山。葬后擇日請師公引度亡靈上神壇,每日三餐給死者供飯,連續(xù)供奉 49天。
人死后,家人要在死者頭前點(diǎn)頭燈、為死者梳或剃頭、淋浴、穿壽衣,超度亡靈,做道場等。
平地瑤和過山瑤不同的是,平地瑤要在死者口里放銀子,使其下陰間后有錢吃飯。裝殮時,在死者手上放少許食物,過奈何橋時,用來對付奈何橋上的狗。師公給死者開光,墓地講究風(fēng)水,出殯要講吉日,無好日子,平地瑤過去有“停靈柩”風(fēng)俗,遺體入棺密封后,要停柩七七四十九天,多的達(dá)數(shù)年之久。有好日子才埋葬。
過山瑤每當(dāng)老人去世,親屬把尸體移置床邊,隨即放鞭炮報喪。死者的相關(guān)十二代親屬或親戚聞訊后紛紛來家憑吊。家人為死者“買水”洗浴,巫師為死者念經(jīng)超渡,然后出殯。這里請法師做道場是有講究的。一般的死者做一天一夜的道場;掛了燈的死者,做兩天兩夜的道場;度了戒的死者必須做三天三夜道場。

評論列表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