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習俗

大年初一有什么習俗?

2021年07月17日 12:21:24160

我這邊 年初一早上第一餐 要吃素食~吃 甜湯,菠菜,米粉不吃肉!中午就開始吃雞鴨等其他肉類了!

帶大家聊聊過年這幾天的習俗

大年初一干什么呢???

??元旦,北京人俗稱"大年初一"。家庭中團拜之后,男子在這一天的主要任務是出外拜年。
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
清代拜年形式較復雜。這是由于各個階層人士的社會地位不同,所帶來的習俗也不一樣。拜年也稱"辭歲"。有特殊關系的人,新年辭歲是必須遵例而行的。如京師大臣必須給皇帝辭歲;王公府第中的"包衣人"、"府哈喇"必須給本府主人辭歲;本族的晚輩必須到設有"桿子"、"板子"、"影堂"的族長家辭歲;無論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必須到岳父家辭歲等。
??
除了上述情況外,即是一般的?NFDBE?戚之間、同行同事之間、鄰里之間的拜年。在拜年過程中,凡遇年長者,須三叩頭。叩頭方式旗人、漢人亦有不同。旗人只叩頭不作揖,而漢人在叩頭前后均作揖。在拜謁過程中,如主人不在家,就向該家中堂上首叩三個頭,猶如主人在上,叫"朝上磕"。
??在京郊農村,有的主人雖在家,也有"朝上磕"的,主人在旁答謝。如系平輩受拜之家,須擇日回拜。
清代的官場中,對拜年較為重視,為了不徒勞往返,便舉行"團拜"。這種集體拜年好處很多,故其生命力也較強,民國之后更為盛行。甚至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50年代、60年代,各單位、團體、工廠等,每逢春節(jié),除舉行會餐外,還有團拜之風。
??其實在節(jié)假日人們互相走走,溝通感情,交流思想,是件好事,但不可流于形式,浪費時間?,F(xiàn)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拜年也出現(xiàn)了新形式,如電話拜年,既快又好,互不耽誤,有發(fā)展之勢。
值得一提的是,老北京拜年是男人們的事,各家婦女不到"破五"不許出門送賀,即便很近的鄰里,只能在院中說話,也不許進屋,即所謂"忌門"之陋俗。
??每當除夕夜,院內鋪上芝麻秸時起,即等于宣布"忌門"開始,正月初六,婦女才開始互相道賀。
元旦期間,除上述"忌門"之外,其他還有許多陋俗和禁忌,其中有的毫無道理,甚至很可笑。明代習俗,新年五更忌諱在床上打噴嚏,如果在床上打了噴嚏,則主今年要生病,若要打噴嚏時,須急速下床。
??除夕夜,外面有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應,說這是鬼在叫你。新年之始,洗漱后的第一件事,是到街門內偷聽街上行人的第一句話,以卜來年之兇吉,謂之"聽懺語"。將一枚小錢包在餃子里,誰吃到它,主誰一年順利。將門栓或木?在院中連續(xù)拋扔三次,叫"跌千金"。有些習俗流傳甚長遠,如一旦打碎器皿,快說"歲(碎)歲平安"。
??除夕夜不掃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財神掃出或倒出。不動刀剪,動則主兇殺或口角。還有不準吃藥的習俗,否則會一年生病。(其實需吃藥者,已經(jīng)生病了,耽誤病情,豈不更重!)至于大年初一須吃素,現(xiàn)在可能很少見了,誰家不是大魚大肉。
有些習俗更顯無聊,如不吃稀飯,否則出門會遇大雨;出嫁后的女兒,此時不可回娘家,否則會將娘家吃窮。
??不許與人爭吵,否則一年不交好運;不許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許罵街,否則今年要倒霉……,這些禁忌雖屬無聊,但可避免,只是小孩子們不懂事,不管禁忌不禁忌,一不順心,難免口出"穢言"。如何對待這種"童言",人們也想出了絕妙的解法,用毛草紙(現(xiàn)在的衛(wèi)生紙)擦嘴。
??含意是把小孩嘴當屁股,說話如放屁,不算數(shù)。
無論有多少禁忌,人們在節(jié)日期間的心情總是愉快的,因為節(jié)日的氣氛及景象太令人興奮了。新年新歲之時,每家都在展覽自己的年貨,所以菜肴都很豐富、酒醴齊備,新正拜節(jié)要奉節(jié)酒三杯,真一時之快事也。
??
一般貧窮之家,也盡自家之能力,把年過好,雖然貧富之間相差懸殊,規(guī)模形式也差異甚大,可是良辰美景人人可得,貧賤富貴各得其樂。各人按各人的財力和愛好來尋找節(jié)日間的樂趣。有些"觀景"是根本用不著花錢的。

評論列表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